“我从没想过会爱上中文”

发稿时间:2006-05-08 来源: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作者: 浏览次数:328

 

摘自2006年4月30日《新闻晚报》
 
    瑞典人孙艾玲是记者采访到的最为年长的汉语学习者,现年66岁的她在退休之后还坚持申请到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北欧孔子学院学习汉语。
 
到中国后决定学汉语
 
    曾经担任过斯德哥尔摩瑞典国家人类学博物馆馆长的孙艾玲,有时也会承办一些有关中国的展览。对她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中国是个相当遥远的地方,也从没想到过会来中国。但由于工作需要,孙艾玲和中国的研究人员有不少接触,渐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
    1992年,孙艾玲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游览了北京和云南,印象非常好。之后,孙艾玲觉得有必要了解中国,但一个国家的传统和文化是寓于语言之中的,所以,她决定学习汉语。一开始,孙艾玲在夜校学汉语,但孙觉得夜校水平太低,自己进展缓慢。
 
孔子学院老师不错
 
    去年9月,孙艾玲申请到斯德哥尔摩大学北欧孔子学院学习汉语,每周上两次课,这家孔子学院成立于去年2月,是欧洲第一家孔子学院。这一次,孙艾玲对来自复旦大学的汉语老师赞不绝口。而且,孙艾玲觉得现在的汉语教材和现实结合得很紧密,非常适合于汉语学习。
 
曾经闹过笑话
 
    谈到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孙艾玲的回答和所有老外的回答几乎都一样,那就是汉语学习既要记住一个汉字的音,同时还要记住怎么写,难度相当大。对自己在学习过程遇到的趣事,孙艾玲告诉记者有一次在博物馆举办一个有关瑞典汉学家斯文·赫定的展览,斯文·赫定解放前曾经来过中国西部探险,当时的中国政府向他颁发过通行证,在那次展览中这个通行证就是展品之一,当时由于汉语水平还很低,孙艾玲根本就弄不清楚通行证应该怎样放才正确,结果把通行证给倒置了。
    与推广德国语言和文化的歌德学院以及推广西班牙语言和文化的塞万提斯学院相比,孙艾玲感觉孔子学院还需要加强工作力度。斯德哥尔摩有家塞万提斯学院,这家学院并不是设在大学里,而是在市中心,不仅提供语言教学,同时还有各种文化展览以及演讲,孙艾玲觉得这些都值得孔子学院借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