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习生活回忆(马来西亚留学生 黄金靓)

发稿时间:2008-11-24 来源: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作者:黄金靓 浏览次数:247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掌握多种语言无疑是一种优势,在奔向全球化的道路上,人们自然把英语列于首要位置,但无可否认的是,汉语正以高速迎头赶上。

    台湾女子天团S.H.E在歌曲《中国话》里这么唱:“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一首流行歌,唱出了当今汉语日益提升的地位与价值。

    7月的上海,是热烘烘的夏天。近400名不同肤色、发色的留学生,来到上海赫赫有名的复旦大学,进入为时1个月的暑期汉语短训班。我是通过获得北京汉办所颁发的留学奖学金,搭上了这班学习的列车,感受来自世界各地“搭客”们所散发的汉语热!

    记得的画面可倒带至报到那天。7月9日下午3点左右,数以百计的留学生聚集在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礼堂,大家汗流浃背地排着队,眼神充满好奇,结伴同行的自然大声说着自己国家的语言。小小的礼堂顿时成了“联合国”,各国语言“满天飞”!

    突然间,身后传来熟悉的马来话,猛然转身一看,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妞正用马来语打电话!她向我报以甜甜的笑,随之翻开手上的护照,国籍一栏填写着“印度尼西亚”,中文名叫黄美佳。她是我在复旦大学认识的第一个朋友。

    参加暑假汉语班的同学,因为学习汉语聚集复旦,大家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一样的母语,最有趣的是彼此年龄的“落差”。在我们班上,最“卜卜脆”的是14岁来自瑞典的黄蕊;最“有心不怕迟”的是来自日本的药剂师东俊子,尽管她小小声对我说“年龄是女人的秘密”,却常被60多岁的刘老师“哪壶不开提哪壶”,不时在班上用洪钟般的中国腔说:“同学们,看看东俊子吧,年纪这么大,还努力学习汉语,精神实在可嘉啊!”是表扬,同时刺中东俊子的“要害”。

    33岁的阿部干雄来自日本,目前是东京大学的博士生。他休学一年,来到复旦大学进修汉语。阿部说:在日本学习汉语已是一种热潮,多学会一门外语,可以提高个人的价值与竞争力,尤其是在生活水平极高的首都东京——与世界接轨的大都市,掌握国际关注的语言最为实际。

    日本人以礼闻名,阿部同学常向人鞠躬,挂在嘴边的永远是“谢谢”、“对不起”和“多多指教”,憨厚的外表,老实得可爱。在班上,他是老师“最爱点名朗读课文”的前三甲人选。

    有一天晚上,老师带领同学们游览浦江。我与阿部在渡轮甲板上畅谈日本,从多啦A梦谈到木村拓哉,再从《灌篮高手》谈到东京城市规划。忽然,他杀出一句:“你的汉语怎么说得这么好?我很……我很……呃……”他在努力思考着该用什么词汇。“啊!我很尊敬你耶!”他一脸认真地说。“尊敬?”我笑得差点掉进黄浦江。

    我们的课文大多摘自中国当地报刊的新闻或评论,老师常引导同学们探讨与课文相关的课题。为了让同学们练习说汉语,老师也分别要求同学们讲述各自国家的政、经、文、教等方面的状况。通过生动活泼的交流,大家对彼此的国家也有或多或少的认识。

    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上课是难得的经验。我觉得,欧美同学与亚洲同学之间的学习态度大有不同。亚洲同学一般较为含蓄,而受英文教育的同学总是自信满满,常常还没等老师说完问题,他们早就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老师!这个我知道!”

 

 
(照片和文章摘编自2008年10月6日《南洋商报》教育副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