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奎

发稿时间:2023-12-19 来源: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作者: 浏览次数:11


李桂奎,文学博士,山东省沂南县人,曾任上海财经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复旦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背景

  

19879-19897月,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月,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29-20057月,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97-19969月,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讲师

19997-20029月,临沂师范学院中文系 副教授、团总支书记

20057-20181月,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教授、副院长

20181-202210月,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210-今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术语考释与谱系建构”(19ZDA247),在研。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文学写人传统及理论谱系研究(15AZW008),已结项。

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修辞批评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小说写人研究(07ZW029),已结项。

4.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小说曲话整理与研究(12JJD750007),已结项。

  研究著作

1.《中国古典小说互文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 年版。

2.《中国小说写人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年版。

3.《传奇小说与话本小说叙事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4.《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时间论》,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年版。

5.《元明小说叙事形态与物欲世态》,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版。

主要论文

1.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形体描写的“物喻”特征 《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

2.论《三言》《二拍》世俗文化家园中的文士角色 《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3.中国写人论的古今演变(合作) 《文史哲》2005年第1期。

4.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百年”时间架构《求是学刊》2005年第1期。

5.中国古代小说写人论的喻说特征及话语层解 《社会科学研究辑刊》2006年第5期。

6.中国古代小说“七情”描写的法式与规程 《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3期。

7.论中国古代小说的“罪财”叙述 《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8.中国古代写人论中的“态”范畴及其现代意义 《学术月刊》2007年第11

9.中国古代小说中时令节日及其叙事意义 《江淮论坛》20085期。

10.话本小说时空架构的“江南”特征及叙事意义 《南京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

11.“互文性”与中国小说古今演变 《河北学刊》2008年第3期。

12.《水浒传》的“夜化”叙事形态及其人文意蕴 《南开学报》2008年第3期。

13.物欲叙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新视角 《复旦学报》2009年第1期。

14.“账簿”叙述与中国古代小说的文本建构《求是学刊》20092期。

15.话本小说中的“骗局”叙事及其审美效果 《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第3期。

16.传统时间文化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特征 《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

17.中国古代小说写人研究的新变期待与修辞维度《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

18.“拟剧”批评与中国古代小说人物之“态” 《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9.“典型”理论的坍塌与“写人学”的构建 《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7期。

20.古代小说人物研究方法的嬗变及其转型之路 《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21.“拟画”言说与中国古代小说批评 《文艺研究》2010年第7期。

22.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跨界取譬”传统鸟瞰 《求是学刊》2013年第1期。

23.“四大奇书”互文叙事及文学史重写问题 《学术月刊》2013年第11期。

24.“四大奇书”共时叙事及其文本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2013年第10期。

25.中国古典小说“互文性”三维审视 《求索》2014年第2期。

26.论《三国演义》之“重复”叙事及其文本效果 《上海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27中国小说文体之“谱系”梳理及其学理化战略 《求是学刊》2015年第3期。

28.晚清民初报刊剧评的体式特点及演进脉络(合作) 《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

29.中西“互文性”理论融通及其应用 《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8期。

30.毛氏父子对《三国志演义》的“比类而观”及“重复” 《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31.《聊斋志异》“脱化”创意笔法探论 《清华大学学报》2018 年第5期。

32.中国传统诗论中的“情”“事”互济观念 《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6期。

33.中国传统文学读解理论的本体性及其现代阐释 《学术月刊》201812期。

34.“赋比兴”写人功能之抉发及其理论价值 《社会科学》2018 4期。

35.诗稗互渗与《聊斋志异》意趣创造 《文学评论》2019 年第3期。

36.以“意”为魂:中国写人文论谱系重构方略 《江海学刊》20193期。

37.中国传统诗词叙事之“跨文类”借势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9 年第6期。

38.事理·学理·文理:中国小说原初问题探索 《南开学报》2020 年第5期。

39.“诗史”说辨证与“心史”诗学建构 《吉首大学学报》2020 年第4期。

40.论《西游记》之赌赛叙事及其审美意趣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41.从“互文性”看《红楼梦》之“集大成” 《中国文化研究》2020 年第5期。

42.论中国文学写人传统与谱系建构 《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12期。

43.中国古代小说“神画”叙事之“寓传神于传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 1 期。

44.中国文学表达方式之流转与写人传统之形成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45.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中的“文妙”观念 《中国文学批评》2021年第3期。

46.中国写人文论的兴衰际遇与重构机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47.诗画融合与中国文学写人传统的形成及特质 《厦门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48.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依经”论辩 《暨南学报》2021年第7期。

49.中国古代小说批评术语之圆通考释与谱系建构 《文史哲》2022年第3期。

50.“目观文化与中国写人文论的统绪性 《人文杂志》2022年第3期。

教学工作

1.担任课程:中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读、中国文化典籍、中国文学原典导读、中国小说研究、中国文论谱系

2.课程建设:文学意趣与人生境界 获上海市精品课程(2016年)

3.教学效果:多次获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获奖成果

1.《中国小说写人研究》,上海市第13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16

2.《诗稗互渗与〈聊斋志异〉意趣创造》,山东省35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2021)

  


关闭